140-150(12/64)
师爷在忙。杜通判则履行职责,监督各司的情况。
以前忙的时候不觉得,现在两人也翻着账目,像是翻着自己的“战果”。
晁同知还有点不好意思。
说战果,似乎有点夸张,可他已经多少年,没做出过成绩了。
这两年的经验,还真是非同一般。
跟着纪大人做事,确实不一样。
杜通判何尝不感慨,在听说他即将升迁的小道消息时,更是觉得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。
纪楚也从京城那得到消息,说杜通判任期满了,明年就会离任,并且是高升。
这是看他表情,看来这事多半是真的。
也有同僚直接问了这话,正好这会高兴,多讲几句也没什么。
杜通判委婉道:“还未确定,不过就算能升迁,也是纪大人帮忙。”
纪楚怎么能接这话,李师爷连忙道:“都是杜通判辛苦,朝廷那边都记着呢。”
要说辛苦,那整个昌河州的官员,谁不辛苦啊。
这是不是说明,他们也有机会?
不少同僚满面红光,难免兴奋起来。
但说起升迁,谁都没有纪大人升迁快。
他如今可是两地知州,东北总督,妥妥正四品官员。
他们就不求这样的升迁速度了,能跟着沾沾光即可。
没看杜通判那边,对纪大人的敬佩早就溢于言表。
众人闲聊片刻,又看完九月份的账目。
今年大部分税收,差不多也截止了。
说完挣钱的事,就要说如何花钱。
户司主事立刻坐直身子。
方才他有多兴奋,这会就有多紧张。
纪大人挣钱厉害。
可他花钱同样厉害啊!
今年除了各地官吏月俸之外,最大的支出便是给穷苦人家修火炕,甚至连岐州也包括在内。
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。
眼看又到年底,纪大人想做什么?
纪楚朝他笑笑,直接道:“给本地一岁以下的小孩供应羊奶。”
“今年本地也有不少羊,羊奶应该是能供应,不用给太多,保证人人都有即可。”
说得简单,可做起来很难啊!
“还有军户家眷,购置兔肉送过去。”
剩下的由李师爷去说的,早就定好的扶济,必须进行到底。
要说昌河州发展迅速,不少百姓都从中得利。
但难免有孤寡病残,错过这些机会,并非他们不想去做,只是身体不允许罢了。
以前顾不到就算了,现在税收增加,必然要照顾到众人,否则辛辛苦苦发展税收也没什么用。
冬日长的地方怎么了,就因为这地方冬天长,官府才要帮助他们。
除了这些之外,本地必要的道路同样要修。
从明年开始,本地流放犯人从开荒变为修路的。
昌河州商贸越来越多,不修路肯定不成。
纪大人“花钱如流水”,户司主事脸色变了又变,心疼得要命,最后只能答应。
说到最后一项的时候。
纪楚开口道:“给昌河州所有官吏,都发年终奖金,购置年货的预算增加三成。”
年终奖!
官员们听到这话都很高兴。
更不要说书吏跟差役了,他们家底没那么厚,肯定指着奖金改善生活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