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五章 正文完(5/53)
看出来,这位科研界的巨擘在猜到自己的学生尚在科研界活跃时,由衷的高兴与欣喜。想了一下,姜沅决定将这封信交给叶教授,由上面审查过后,再递到老师面前。
她由衷的敬仰自己的老师,她想老师应该也是如此。
这段时间报名参加国际科研团队的人越来越多,各国科学家纷纷涌来,他们自由组队在科研基地开展实验研究,也会在饭堂里和所有科研人员一起讨论自己手里的研究课题。
而同时,各地高校选拔出来的首批暑假实习学生也到了研究基地,比起课堂上的授课,这里更加直观生动,并且时刻要面临着各国人才的顶级科研思维冲击。
每天晚上,科学家们会在大会堂开讲座,总结自己最近的课题研究经验,不只是实习学生们,就连同事们都受益匪浅。
两年的时光转瞬而逝,这种良性循环一直持续了下去。
当年国际科研基地只有五十个科学家,而现在已经有了三千余人,其中也包括不少国外高校过来交流学习的同学。
在此期间,科研基地不断攻坚克难,发表了众多期刊论文,取得的科研成果更是不胜枚举。
一九九二年,距离科研实验基地正式开启已经过去了八年。
随着一项项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面世,这个国际科研基地也成为了国际研究所的标杆,不少国家开始组建联合实验室,人类文明也因此迈入了全新的纪元。
面对着接踵而来的荣誉,姜沅以及国际科研团队并没有因此就骄傲自满。
他们深知自己不过是科研领域的微小尘埃,在浩瀚的科研宇宙中,还有无数未知等着他们去研究探索。
可如今,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科学家,都因为同样的热忱而站在这里,这让所有人内心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。
“姜,休息一下吧。”作为科研工作狂的卢卡斯没想到,自己有一天,竟然会对别人说出这句话。
在这个国际团队中,姜沅无疑是最强大脑。
她有最敏捷的科研思维,最果敢的创新魄力以及最强大的实操能力。
她能精准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分配任务,对实验的把控程度细致入微,敏锐察觉潜在问题,就像是在大海上航行时的舵手。
同时,她也具有最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,而这一点,正是做科研最需要的。
越和姜沅接触,卢卡斯越能感受到,她那颗藏在温和面容下,为科学而狂热的心脏。
接过咖啡,姜沅放下验算纸和笔,笑着看向他:“谢谢你,卢卡斯。”
卢卡斯随手拿过草稿纸,快速扫过上面的实验数据。
“新型拓扑绝缘材料?”他声线平静道,“这是我们新的研究项目吗。”
卢卡斯看向姜沅,等待她的回应。
现在科研基地人数众多,大家都会自己组建科研团队,而姜沅则是和卢卡斯查尔斯以及梁慧琳于洋周诚一起。
偶尔跨学科交流研究时,成玉也会参与进来。
姜沅喝着咖啡,一个新的研究计划迅速在脑海里成型,她笑眯眯道:“好呀。”
前方还有太多未知,但是既然已经站在时代的浪潮上,自然要在这一方科研的无垠领域里继续扬帆起航。
她知道,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。
改革开放后,国家迅速发展,为国际科研基地注入了雄厚的资金。
姜沅曾经研究出来的新型超导材料也应用在能源、医疗、交通、电子等重要领域。
上面对科研基地的研发能力也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