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-60(12/27)
为这个,他看贾赦也顺眼了许多。毕竟,跟傻子计较有什么意思呢?平白让对方风月碰瓷罢了。
第55章 理事东宫“殿下,殿下,……
“殿下,殿下,晋王殿下?”
景阳猛然回过神来,下意识露出得体的笑容,却被贾赦忽然放大的脸吓了一跳。
“你干嘛呢?”他慌忙往后退了一步。
贾赦却松了口气,夸张地扶着胸口说:“哎哟哟,可算是回神了。殿下,东宫到了。”他折扇一直,正是端本宫。
景阳掩饰地笑了笑,说:“要过年了,家里事多,偏王妃又是头一年进门,许多东西都不懂,小王自然要多操心。”
“这倒是。”贾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,推己及人道,“老爷和太太刚去金陵那一年,内子也是刚进门。她虽比我大两岁,在家时也是娇养的姑娘,一下子就上手哪那么容易呢?”
不过好在他们家还有老夫人孙氏坐镇,贾赦的妻子宋氏又是大家教养出来嫡长女,本就是为做宗妇培养的。
宋氏新妇管家,最大的难处不是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,而是家生子们盘根错节、倚老卖老,欺负新奶奶面嫩。
有孙老夫人撑腰,宋氏只需要正常处理即可,对她来说根本没什么难度。
当然了,在贾赦面前,宋氏可不会这么说,总得让
他这个甩手掌柜知道自己的难处。
此时贾赦的感慨,绝对真心实意。
景阳也算看出来了,这就是个实心眼的棒槌,不管贾代善再厉害,贾家传到贾赦这一代,只怕也差不多了。
他是痛恨勋贵尸位素餐,更厌恶他们仗着祖上的功勋欺男霸女。但若勋贵之家的子弟个个都如贾赦一般,他就觉得还能忍受了。
就在贾赦不知道的时候,景阳对他的态度已经变化了好几次。
东宫门口来来往往的都是人,看服色不是内务府各处管事的太监,就是礼部和太常寺的执事官员。
这些人看见景阳,也多是遥遥行个礼便匆匆去了,根本没工夫寒暄。
景阳也不在意,领着贾赦直接去了太子的书房。
太子的另外两个伴读已经来了,一个是当朝太傅的次孙张宁,现任东宫文学椽;另一个是齐国公的次子陈都善,现任太子洗马。再加上贾赦这个荣国公世子做东宫中舍人,三个伴读构成了太子最初的班底。
至于东宫三师乃至宾客、詹事等,都是朝中官员兼任的,这些人更多的还是忠于圣人。他们对太子的态度,取决于圣人对太子的态度。
若不是无人可用,太子也不会连贾赦这个纨绔都赶鸭子上架。
两人一到,甚至来不及行礼,就各自被塞了一摞东西,太子催着他们赶紧处理。
景阳在太子下首的桌案前落座,翻开一份仔细看,却是珍宝局呈上的宫灯条陈。上面罗列了今年准备做多少宫灯,材料采购需多少费用,需调用多少工匠,大约何时能制作完成……
林林总总,看起来账目清晰完备。
但景阳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,刑部郭尚书得了太子的示意,对他的指点都是实打实的。某些猫腻虽然没有明说,但也都有暗示。
他本就对这些东西敏感,自己私底下又着重了解了一番。
就比如制作宫灯的材料这一项,内务府报上来的账目是二十万两。
按理说二十万两不算多,但真正办事的时候,他们绝对不会老老实实把这二十万两都花出去。
他们会打着皇室的旗号,把所需的材料摊派下去,叫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