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-60(11/27)
二十岁就靠中了举人。三年之后京城应试,又御笔钦点了探花郎,直接便进了翰林院,做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。在本朝的文官体系里,晋升最快的就是翰林和御史。
因有祖上的香火情,林如海在翰林院待满三年散馆的时候,又被圣人点为江南道御史。后累晋金陵知府、漕运御史,如今做着掌控江南一地鹾政的巡盐御史,身上又挂着兰台寺大夫的虚职。
可谓是位高权重,简在帝心。
原本林父体弱早逝,林家只留下孤儿寡母,已经有人对着林家偌大的财产垂涎欲滴了。
随着林如海中举,那些人纵然不甘,也只能暂时把爪子缩回去。
不过也只是暂时而已,林家人体弱多病是出了名的,读书科举又最是劳神,说不定林如海有命无运呢。
只要林海和他父祖一般英年早逝,只剩一个孤老婆子,还不是任人摆布?
但林家母子又不傻,不想被人吃绝户,当然就会为自家寻求靠山。
恰好林家和贾家祖上就有交情,贾代善又带着妻女在江南做官。姑苏离金陵不远,林海借着世交的名头前去拜访。
又恰好贾代善有感于世道清平,武官越发没了用武之地,早便与堂兄贾代化商议,要让下一代的孩子们都读书科举。
为表决心,下一代的名字都从了“文”字边。
就在林海中举,贾代化的次子贾敬就已经中了进士,还考中了庶吉士,如今在翰林院任职。
但贾家勋贵出身,纵然贾敬的学问是好的,在翰林院也免不了受那些书香门第甚至寒门子弟的排挤。
虽然贾敬对此早有准备,他靠翰林的目的从来都不为结交人脉,只是因为本朝的潜规则——非翰林不入内阁而已。
人家就是奔着拜相去的。
可他如此势单力孤,贾代化和贾代善又怎么会没想法?
就在这个时候,同为勋贵出身,同样很会读书的林海撞了上来,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。
贾代善安排着小女儿贾敏与林海见了一面,两人一个貌美如花,一个风流俊俏,不说一见钟情,对和彼此结亲都很愿意。
虽然贾家没有明说,但林海又不是傻子,当然不会觉得在织造府的花园里碰见贾家小姐是巧合。
那种巧合,只存在于话本之中。
林海立刻就向贾代善表露了求亲之意,并表示要立刻赶回姑苏去,请母亲出面做成此事。
见他如此上道,贾代善更加满意,又为他引荐了不少江南官员,等于是把贾家的人脉介绍给了这个准女婿。
因着双方都有意,流程走得就特别快。
林老太太从姑苏和金陵各请了一位出名的媒人,给的聘礼更是丰厚至极,一行人浩浩荡荡去织造府提亲,给足了贾家面子。
其中的内情贾赦是不知道他,他只是看了贾代善寄给母亲孙老夫人的信件,知道自己的小妹妹嫁给了世交而已。
说给景阳,他也是当闲话。
但景阳听在耳中,立刻就分析出了随着贾林两家结亲,江南官场的势力会发生什么变故。
圣人把贾代善放到江宁制造的位置上,固然是为了让这个心腹积攒资历,却也未必愿意看见贾家和其姻亲联合起来把持江南大部分的财税。
因而,去年林海才点了鹾政,今年圣人就露出了把贾代善调回京城的意思。
先前景阳对朝中之事并不熟悉,对贾家结了什么姻亲也不知晓,自然想不了那么多。如今听贾赦自曝了一番,许多事情一下子都理顺了。
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