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0-150(4/64)
,颇有些捡漏的成分。不仅如此,当初登基大典很是简单。
现在有“先皇托梦”,倒是件美谈,算是“先皇认可”,天命所归了。
“他敢这么说,还不是因为你。”
开疆扩土啊,还跟草原和谈了,曲夏州那边的朝贡同样是纪楚建立。
所以宋大人才会这样讲。
对比起来,纪楚如今的东北总督职位,还是太低了。
想来肯定还要升一升。
“只要等草原真正和平,岐州也有个模样了,你更大的封赏,还在后头。”
说话的人是宋大人,纪楚也不跟他客气了。
大家都是从沾桥县出来的,直接道:“别给我画饼啊,还是好好做事吧。”
“昌河州可穷着呢,你们工业作坊园就没有技术扶贫的打算?”
技术扶贫。
是什么东西。
当然是你们派些厉害的技术人员到我们这建作坊啊。
现在还不行,等我们再赚点钱,人口再多一些。
或者让我们这里的学生,去你们那学习。
知道你们曲夏州数科很难进,工业作坊园也很难进。
这不是技术扶贫,对口支援吗。
宋大人本来只想聊聊纪楚光明的前程,没想到被他逮到机会,好一顿撸羊毛。
自己就不应该过来!
这当然是玩笑话,给纪楚任地的学生额外增加些学习名额,还是没问题的。
整个曲夏州,根本不会有人反对。
而且不会挤占其他人的名额,工业作坊园直接把这钱给掏了。
为了这事,宋大人还多留了半个月,等着措手不及的昌河州学政挑选合适的学生。
一共选二十人,一起送到曲夏州数科学习。
这个机会堪称千载难逢,听说州学都抢破头了。
不过也是多留的半个月,让宋大人见识到昌河州的棉花到底有多好。
之前麦子棉花的产量,外地人已经不敢置信了。
再看看棉花的质量,宋大人叹口气:“以后的昌河布,必然是抢手货。”
等他回去之后,要把曲夏州的织布机器再改进改进,曲夏州的布不能差。
纪楚看向他。
昌河州的布还没开始做的,怎么就有人防备,这合理吗。
九月中旬,昌河州的秋收接近尾声。
要说今年各地官员忙,百姓们也忙。
种田就不说了,来昌河州落户的更不用说,都成常态了。
岐国成为岐州,他们跟着看了热闹。
之后跟草原和谈,更是看了大热闹。
各地商贾带着物资过来,同样让大家觉得昌河州似乎没那么偏远了,这地方似乎还不错?
现在秋收结束。
总觉得少点什么。
少了打谷草。
“没错,少了他们。”
“怎么,没人来抢粮,还不适应。”
“不是不适应,是奇怪啊,虽然早就知道已经和谈了,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反悔。”
“不会反悔的,他们等着学咱们口蹄疫防治呢。”
“是啊,这是正儿八经的交换,咱们有牛羊,他们有物资,明年还能接着换,何乐而不为。”
“说起牛羊,今年羊肉便宜这样多,我家都吃到羊肉了。”
“说得好像我家没吃到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