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0-140(7/64)
懂行的人低声道:“一张水貂皮,至少这个数。”三十两?!
一张就要三十两?
做一件衣裳,至少需要八只水貂。
加起来,便是二百四十两!
这才是武掌柜跟皮货王家高兴的原因!
而外面其他皮货商人,早就闻风而动。
他们也要搞养殖!
马上就要搞!
除了这些皮货商人高兴之外,户司主事同样暗暗兴奋。
太好了!
有回头钱了!
他们衙门,好像不用那么穷了!
户司主事没想到,火炕施工队出国赚钱,以及养殖行当盈利,只是个开始而已。
经过一两年的发展,他们昌河州终于迎来发展的大爆发。
第132章
最先发现这件事的, 竟然也是皮货商会的商人们。
都说商户们嗅觉最为灵敏,这点果然没错。
他们想得也简单
吃不到头一茬的利润,那他们就吃第二茬的!
不就是开养殖作坊吗, 立刻行动。
至于兽医跟饲养员,这两个最重要的技术工种怎么找?
刚开始为这事发愁, 就有人说:“主家, 这还愁什么,您忘了州学吗?”
众人立刻看向州学方向。
对啊!
那边的畜牧专业, 已经开设近一年了吧?
从去年,纪大人确定要帮皮货商户改行的时候, 这州学就有了畜牧专业。
要说里面的学生都没意见,那也不可能。
换个学风浓厚之地,阻力肯定不小。
可他们昌河州学风不浓啊,没人抱着老夫子的书本不松手。
而且渔猎本就是他们这里的老本行,去州学学习如何养殖,如何当兽医, 则非常契合本地情况。
学政又是个想做出政绩的, 加上薛明成得了纪楚的信件, 把浙江一带的霸道养殖户几乎都给弄来了。
所以他们这里的畜牧学科,既不缺学生, 也不缺老师, 发展得非常迅速。
一年的时间, 虽说学得不精, 可上手没问题, 比普通人厉害多了。
于是皮货商会的老板们,一窝蜂地往州学跑。
他们没想到,另外一个行当的人, 比他们动作更多。
那就是以老孙家为首的猎户们。
猎户们直接道:“论动物习性,我们更熟啊,我们也能养。”
这话确实没错,甚至是纪楚早就有过的想法。
可养殖行业初期成本高,还容易赔钱,猎户们则大多家底单薄,实在赔不起。
所以选的是皮货商会的人去做。
现在摸索出养殖规律,猎户们自然跟上。
皮货养殖,这个行业不光在平临国潜力巨大,在国外诸如岐国梁国同样有着巨大的市场。
说句毫不夸张的,即便昌河州皮货行当两三万人一起做这生意,也填不满平临国的需求量。
谁让他们地多人多,喜欢皮货的百姓不在少数。
只是对晚了一步的皮货商人们来说,那就不太妙了。
这种情况下,要么送自家子弟过去学习,要么出高价抢技术人员啊。
张灵灵一日之内,收到好几封邀约,都是请她去自家养殖场帮忙的。
她本就会养兔子,这一年里,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