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-80(3/83)
卖棉衣,这就比卖棉布好?
穷苦人买棉衣能出几个子。
卖给富户棉布白叠子,才是赚钱的。
马掌柜就没做过这么憋屈的买卖。
“去查一下,那广宁卫姓董的,到底是什么人。”
这不难查证。
董千户他们过来,并未刻意隐藏行踪,如今还住在纪楚家中。
不仅如此,纪楚的侄儿纪振还会带着董千户一行去往沾桥县。
纪振对沾桥县熟悉,带着他们去正好合适。
“所以这是纪楚的亲戚,才卖得这么便宜?这不是中饱私囊吗?”
“对啊,放着高价不卖,卖给亲戚?”
“不会,纪楚为原化州人士,跟广宁卫沾不到边。”
那谁跟广宁卫有关系?
马掌柜到底是商贾,不了解里面的关系,等他气急回到永锦府四处打听,才找到官员了解情况。
对方思索很久道:“广宁卫,邓成邓家三少爷啊。”
“以前在曲夏州跟着许知州的,说是当捕头,其实就是历练,如今在西北常备军岳将军手下。”
“他爹跟他大哥,就在广宁卫驻守。”
所以如此低价售卖给广宁卫姓董的所谓商贾,都是谎话?!
实际上是讨好了邓将军?
不对,那位邓将军太远了,他儿子在西北常备军很近。
或者说如今曲夏州廖知州更近,就在手边上。
这位也是兵将出身。
好啊,都说你纪楚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。
实际上呢?
实际上以权谋私。
为了讨好新知州,恶意降低棉价。
马家上下都要气死了。
做买卖这么多年,就没遇到这种,多给钱也不要的。
还是栽到这种名声极好的官员身上。
以前都说,纪楚很会为百姓争取利益。
这也叫争取吗?
当官的果然没一个好人。
马家的怨气自然蔓延到整个永锦府。
连带着曲夏州官场也听说此事。
甚至整个陇西右道的官场,都在议论纪楚这次的行事。
还有人把户司留下棉花收益,讨好新知州,拨给兵司的事一起说。
果然日久见人心。
纪楚啊纪楚。
你可太会钻营了。
一时间,众人分为两派。
一派觉得纪楚是伪君子,以前好名声都是做戏。
许知州想要这样的官员,他就这么做了。
另一派则暗暗敬佩:“真的要学纪楚啊,你看他多聪明,走了许知州又来廖知州,就没有他不能交好的。”
“何止呢,他一个举人,还能晋升得这么快,不就是会巴结。”
曲夏州户司众人意外脱身。
纪楚成了众矢之的。
没办法,他名声本来就广,所谓树大招风,就是这样了。
纪楚走在州衙门里,都觉得打量的目光变多了。
纪楚真的是这样的人?
只要为了攀爬,就能算是改变做事风格?
也就熟知他为人的刘大人以及薛明成拍拍他肩膀,以示安慰。
后者大概明白怎么回事。
前者则是:“虽然我不懂发生了什么,但你这么做,肯定有自己的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