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-60(17/67)
,齐声向纪大人道谢。按理说大人以后不是本地县令,其实不用为他们考虑。
但临走之前,不仅把事情安排妥当,更是替他们以后着想,哪能不感动。
纪大人救沾桥于水火当中,他们哪个人不是无比感激。
而且这种感激的话,说多少都不觉得多。
当年沾桥什么样,大家心里还没数吗。
单匪贼的劫掠,就够大家日子难过的。
现在完全不用担心。
两地衙门抓紧做事,终于赶在衙门封印前把事情做完。
剩下就是等着新县令上任了。
纪大人离开已经是事实,就算再不舍也没办法。
大家一边觉得难过,一边期盼新县令是个好人。
不过再看看纪大人在曲夏州州城,好像又没事了?
只要纪大人在本地就好!
话是这么说,纪楚再回安丘时,不少百姓偷偷在后面相送。
就连白家村的白婆婆都过来了,她穿着厚厚的衣服,眼角带泪,可又不敢上前,生怕自己阻拦大人的脚步。
大家都知道,纪县令是升官的,他们不能打扰。
跟在纪楚身后的纪振明显发现了,纪楚却道:“往前走吧,别看。”
都别看了。
大家都要往前走。
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。
纪楚甚至希望,再来的县令可以比他厉害,甚至可以把他忘记,那就说明大家的日子一直在往上走。
大雪茫茫,直到纪大人身影彻底离开,聚在城门前的众人才散了。
还是傅书吏道:“放心,大人还会回来的,不管是年后新县令交接,还是以后棉花的事,他会经常来的。”
就算大人在州城当官,同样会来看他们。
不只是安丘沾桥,其他各县,都是大人的百姓,所以不要担心他离开,他一直都在的!
事实也确实如此。
因为整个冬日,纪楚他们都在准备交接的事。
再加上临近年关,以及他马上升迁,关系比较好的村民,大户,还有魏家镇镇长,甚至连沾桥的大户们,都在频繁登门。
因为人人都知道,纪大人升迁之后,依旧能管着他们。
再说跟着纪大人是有好处的。
各家行事确实不能肆无忌惮,同时却也有相应的好处,比如各家子弟明显上进不少。
趁着各地发展,他们也从中赚到不少好处。
当然了,还有欢天喜地送走纪县令的。
这人管得太多了,而且明显偏向普通百姓。
他一走,岂不是痛快了?
这种想法的人再看看纪楚留下的其他官吏,瞬间把心思压下去。
这些官吏都是纪大人提拔,真要有什么,难道他们还能跑得了?
以前纪楚还需要略施小计。
现在升到州城衙门,只要一封文书即可。
算了算了,还是老实点吧。
大家也算明白,纪大人愿意接受拜见的原因。
哪里是真要见他们,是给他们这些人提个醒。
他纪楚没走!
是升官了!
以后管的更宽!
大家老老实实的,好好过日子,比什么都强。
要有旁的心思,他这人的手腕,大家心知肚明。
所以在正月十六,安丘县新县令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