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-70(17/28)
这下心底更苦了,赵小甜没见到,有没有真技术也不知道,但是她背后的靠山他知道了。这压力还在他身上啊。
幸好,他对这事也早有预料。
其实纺织厂技术改革是早晚的事,宜早不宜晚,守着以前那点家底,总有吃空那一天。
前段时间他路过徽省,见过他们改良的细纱机,还有其他小部件,不得不说,很有新意,他觉得可以试试,这才想找赵小甜当顾问。
人刚回到厂里,就听柳副厂长笑不答眼底,“厂长又去请那个什么赵来着,我说厂长,纺织机不是谁都能摆弄的,一个小丫头片子,还是农村来的,能有什么技术,这不,吓得都不敢露面。也幸好她没来,不然我肯定拆穿她徒有其表,不管怎么说,我不相信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懂什么技术。”
柳副厂长也是个五十多岁的人了,比孟厂长还要年长几岁,仗着自己经验足,年纪大,说话经常没大没小,孟厂长也不和他一般见识。
以前也就算了,现在竟然空口直断,拐弯抹角的说一位年轻的女同志,哪怕不是赵小甜,孟厂长都不能置之不理!
冷着脸冲着柳副厂长道:“厂里的厂长是我,要不要改良生产线的决断人也是我,请示报告已经打上去,并且获批了,这事不用柳副厂长操心。你还是想想,这个季度的生产任务该怎么完成,下半年的生产有没有着落。”
第 67 章
农场有专门捕鱼的手艺人, 拉着几十个壮劳动力,一天没到黑就把鱼捕全了。
难得撒一次网,陈西华明白轻重, 特地给部队送去一网鱼, 算作平时帮忙的报酬。
当然,部队不会白收这些鱼,第二天农场就收到了来自部队的山货还有野猪什么的,算是物资互换了。
见惯了的陈霏对赵小甜解释,“原则上农场不能私自捕鱼, 但规矩是死的, 这次互通有无, 也算是双方都打了招呼。”
赵小甜了然, 其实,无论捕鱼还是上山打野味,都不是为了场长或者部队团长自己, 多数都是为了乡亲们和部队的将士们。
听说前几年是荒年, 荒年难过, 能把损失压到最小, 就明白农场和部队的领头人都是灵活的, 是以人命为重的。
陈霏点头, “是啊,其实今年也看着不妙, 就前段刚播种的时候下点雨,后来一滴雨都没见过,我爸说今年可能还要干旱, 他已经准备挖水渠了。”
挖水渠是体力活,几乎全农场男女老少都要上阵, 姚婶子费心思把陈霏安排到赵小甜身边,也是用心良苦。
陈霏自嘲,“小甜,说出来不怕你笑话,我从小就心比天高,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,恨不得有个人随口说一句能带我出去看看,我都会信,难怪我爸妈怕我上当受骗。”
梦中书里的结局,陈霏想过,确实是她性格能做出来的事。
没注意陈霏复杂的视线,赵小甜想的是,她又何尝不是呢?
上辈子过于天真,也太轻易相信别人,到最后竟然让自己成为别人游戏中一个听话的傻瓜。
当晚,赵小甜吃了一顿全鱼宴,她第一次知道鱼里面加土豆粉条这么好吃!
恨不得不吃米饭,干吃三大碗粉条!
结束晚餐时,赵小甜捧着肚子,感叹这才是神仙过的日子,自从上次吃过曹振东的手艺后,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菜。
眼珠子不自主往陈霏身上飘。
有点小心动,随后鄙视自己。
竟然为了一顿好吃的饭,动了资本主义请人的心思,不该,太不该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