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-100(20/53)
绍道:“江宁织造局共设三处,织机共有五千,每年可织丝绸五十万匹,这一处是最大的……”季然点头,他对针织、织丝这一类的活感兴趣,所以看的仔细,江宁织造局如沈秋水介绍的那样,规模确实很大,一排排整齐的织机一眼望不到头,织机前的工人忙碌的头也不抬,灵巧的牵出经纬,编成布。
沈秋水看他在一架织机前看,跟他笑着道:“禀大人,这些织工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培训的,他们手艺精湛,能够保证制作出来的丝绸制品精美,大人尽可放心。前面是成品,我带您过去看下。”
周湛舸问道:“我听说今天有洋人来看丝绸样式,正好带大人一起去看下。”
沈秋水笑道:“好的,两位大人这边请。”
在来的路上,周湛舸已经把江宁织造局的事情跟季然介绍了,
江宁织造局是江南三大织造局中最大的一家,生产的丝绸制品不仅供宫廷使用,还出口到海外,是大庆朝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所以每年夏季来这里的洋人络绎不绝,季然等人到这里时,就看见内务府的人在介绍一桩生意。
内务府的主管事是周太后的人,算起来也是周家的人。
见到周湛舸跟季然来躬身作揖,口里虽是喊的‘主子’,但动作实诚,这位周大总管见过季然跟周湛舸,知道他们俩身份。
周湛舸朝他摆了下手,示意他该干什么就干什么。
周大总管身为皇亲国戚,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,跟西洋人介绍的很高高在上:“你们可以凑近了来看看我们这些绸缎,看看这颜色,看看这花纹,每一件都堪称是精雕细琢、独具匠心的艺术品。要知道以前,这里出品的丝绸是专供宫里的,我们的皇上穿的龙袍都是这里出品的,你想看龙袍,那不行,天颜岂能随意让你们看,让你们看看这屏风吧,梅兰竹菊八面屏风,天下仅此一份。”
洋人们都凑过来看,口里称赞不绝,短短时间已经定下不少的订单。
周大总管得意洋洋,拉着周湛舸说着什么,季然对谈生意不感兴趣,跟周湛舸说了一声,由沈秋水陪着季然往秀坊处看。
季然对绣娘的活感兴趣,在一位绣娘面前坐下了:“这是苏绣吗?”
沈秋水跟他笑道:“是的,这就是名闻天下的苏绣,咱们秀坊手艺精绝,无论是花草鱼鸟还是高山流水,苏绣都可以做到活灵活现,宛如真迹。”
季然点了下头:“我学一学。”
薛琛用手盖了下脸,季然偷摸的在宫里绣花也就罢了,还跑到这里来绣花了。
刘公公也不管管。
季然跟绣娘学了一会儿,便学会了苏绣。
沈秋水猜出了季然的身份,当然会由着季然绣,本来以为季然就是做个绣,就跟他们前去南淮修堤坝一样,只是他没有想到季然真的绣出来了。
半个时辰,一针一线,不慌不忙,循着原先绣娘绣的地方绣的,前面几针的时候能区分开,可是到后面几乎一模一样了。
这样的技术,沈秋水都想把他自己刚才夸他们秀坊活好的话再吞回去。
沈秋水看着季然穿针引线,线走鱼龙的画面,有一会儿才轻声感叹道:“绣的好,绣的太好了……”
这个皇上这不是在给秀坊下马威,而是真的喜欢。
沈秋水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位年纪轻轻、有着一张不拘言笑脸的皇上了。
薛琛看沈秋水这个表情,哪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,季然装了一路的高冷,毁于一旦。
绣活虽然有男人干,也有很多高手,但他作为一个皇帝怎么能做这